湖北日报全媒体通讯员金凌云李田,伟大的工匠,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和支柱。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2025年主要国家优秀工匠名单,湖北省8人榜上有名。至此,湖北泱泱大国的工匠人数已增至14人。新纳入的8名国内工匠人才来自湖北省多家重点企业。他们深度涉足建筑、能源、化工、高端装备、交通运输等主要行业。他们用匠心守护行业生命线,用创新驱动新生产力。他们以扎根一线的丰富实践和丰硕的创新成果,表达了坚忍不拔、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模范姚景初·周八大工匠人物之一德敏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山重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数控操作员,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组长、首席技师、高级工程师。工作三十多年,周德民先生始终坚持扎根生产一线。他参与了我国各种火箭发射设备的科研、样机和研究,还参加了多次阅兵的保障队伍。他逐渐成为湖北省、兵器工业乃至全国数控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职业专家、湖北省文艺青年、中国兵器优秀党员、中国兵器优秀工匠等荣誉称号。面对精密零件加工的任务,Comp灵活性和特殊形状,周德民先生不断探索设备的可能性,创新加工工艺,显着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参与完成了近20项关键装备攻关项目,实现技术创新30余项,解决加工难题200余项,拥有10余项独特操作方法、13项技术文件、12篇发明论文,每年为公司创造价值数百万元。周德民用他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诠释了一个职校生成长为大工匠的传奇。工匠模范姚景初·大国八工匠(下) 吴春超是中国第一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建设分公司窑炉砌筑工人,硕士研究生带头人、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长满老茧的双手证明吴春桥是“c”“迷迷糊糊”地参与了中国一冶的石窑建设工作26年,28岁改行做木匠,虽然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读书,但他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在6个月内掌握了500多种砌筑技术。从山西项目主堆头施工开始,我们不断改进,将误差控制在±1毫米,甚至±0 mm,成为业界公认的“毫米级”大师。面对行业智能化转型,他指导技能大师工作室,主导研发了全国第一台带窑头的砌筑机器人。参与自动配料、智能配砖系统建设。关键技术被国际公认先进,砌筑效率提高30%。作为国家技能大师带头人 工作室,他积极发挥了“教书育人”的作用,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员工。他的多名学生荣获“国家技术能手”称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做你该做的事、热爱你做的事、学习、完善”的新时代工匠精神。模范工匠姚景初——八大家画像(三) 张一亭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检修班的一名采油工人、总工程师。他是28年奋战在石油生产第一线的“石油工匠”,攻克了“煮牛解堵”等油田生产难题,针对油井盐堵问题,研发了密闭自动加水装置,创新了“无火螺旋钻”技术,参数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300%。“径向锚杆更换法” 袖子技术“技术”创利润2500万元,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安装工到石油生产多面手,靠着白天在现场跑、晚上学理论的“苦干”,取得了六项专业资格,2007年成为中石化最年轻的“80后”高级工程师。公司研发的“设备故障”被选为油田推广重点项目,注水管道清洗技术创利润超过 每年300万元。 2024年授权专利60项,2025年申请专利8项,预计累计利润超过7000万元。作为创新工作室主任,他创立了江汉油田工程师联盟,整合了50多个不同类型工作的支柱,解决关键问题。这名学员带领球队参加 2024 年全国锦标赛,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金牌和银牌。竞争。培养的42名技术人员中,有10人被评为省部级技术专家。他主导制定了我国首个页岩气开采工人劳动标准,开创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工匠新时代。工匠模范 姚泾县第一批、伟大的黄土工匠(之四) 邹峰是湖北三江航天红林勘探管理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的数控车床、特级工程师。“数控加工的问题和加工效率的关键是通过刀具来解决的。”这是邹峰对数控技术的独特理解。当面对任何加工任务时,您可以快速对心中的刀具进行分类和适配,并根据不同的工件材料和零件几何形状准确地选择刀具的切削参数。多年来一直负责航空关键、复杂零部件的加工航天产品并克服了许多技术障碍。通过自制刀具和工艺创新,攻克了异形钛合金孔类零件“盲切”难题,合格率提高到99.5%,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通过解决夔州火箭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加工问题,合格率从60-70%提高到99.5%,被誉为火箭的“心脏保护药”。他熟悉数控刀具27000多个参数,素有“最强大脑”之称。他的研究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加工效率成倍提高。邹峰获得国家、省部级创新奖11项,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3篇,获得专利3项。作为机械加工创新工作室联盟主席,促进技术交流并培养许多工匠。超过t35年来,邹峰通过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成为弘扬艺术精神的蓝领典范。大耀京国八大工匠之首、劳模工匠(第五位)杨文华是湖北三宁化工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推进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技师。深耕化学计量领域37年,攻克100多项技术难题,获得100多项国家专利,主导建设了全国首个5G智慧化工厂。通过打造全国首套“无人”硫酸装置,将日均作业次数从3000次降低到1次(0次),公司晋升入选湖北省首批“无人工厂”和“数字孪生工厂”。通过引进先进的控制技术,我们解决了工业难题乙二醇、eq聚合装置,设备自控运行率提高到99%以上。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已完成项目50多个,产生经济效益1.2亿元。通过“师徒带徒”培训,每年培训300余人次,培养高级技师18人,技师49人,其中国家技术专家3人。还担任安全生产专家,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持续弘扬“三个精神”,开展技能教师进校园、劳模援企等活动,以创新和拼搏推动化工行业智力转型。耀京劳模工匠杰作前八人像(六)中国铁路局质量检验员、总工程师黄旺明先生ilway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昌汽车站生产技术班武昌应用车间。一位专注客车维修36年的“列车检验侦探”,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守护列车安全。它已经检查了超过70万列火车。已发现并消除安全问题3000余个。他写的是普通铁路工人的坚韧和责任。他获得了“听声音识别症状”的独特能力。 2010年,成为日本第一家发现209P车中隐藏的严重危险的公司,推动所有公路车型进行变革。带领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首创“冬病夏治”的工作方法,将第三方制动故障应急响应箱研发代代相传,故障处理时间由1小时缩短至6分钟。我们已获得11项国家专利,并传播了众多整个北海道的成就。致力于技能指导和人才教育,培养省、省级技术专家33名,高级技师81名,团队完成技术创新35项。 2024年,他带队开展春秋两季客车整修质量监管,检查客车2265辆,实现“客车无故障交付”。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提出高素质人力资源开发、铁路立法等问题。耀京劳动模范第一大国八大工匠(七)秦焕兵是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测量组组长、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35年来一直站在桥梁建设最前沿,参与建设了21个重大工程搭建国内外桥梁,撰写学习笔记23.6万字,取得创新成果65项。从-30摄氏度的中路通江铁路大桥到海拔4000多米的怒江大桥。从拥有世界最高桥塔的长泰长江大桥,到强潮环境下跨越杭州湾的大桥,秦焕兵带领团队始终掌控毫米级测量精度,实现桥梁测绘零误差。他为公司培养了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了2名金牌员工、15名医学领军人才和100多名技术骨干。 2025年,入选“国家大工匠”,参加第三届国家大工匠创新交流会。深感责任重大,推动测量技术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测量技术多学科工匠的ra。秦焕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生选择一件事”的技巧,为中国的桥梁建设带来了智慧和力量。劳模工匠 姚泾国第一大工匠 8张图纸(第8部分) 陈永生 中央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特级工程师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24年来,始终走在土木工程施工检测和检测的前列,从秦城旅客列车到全国地铁速度最快的广州地铁 18号线,并参与了一系列国家重点铁路、地铁项目的试验工作。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中医”,擅长治疗工程质量的“疑难杂症”。创新采用混凝土减水主液“泥状”配方技术,成功攻克难题解决高速铁路、地铁无碴轨道预制轨道板混凝土自密实床基长距离运输和狭小空间施工的技术问题。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国家技术专家和5月1日国家劳动奖章。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学习者”,不断寻求提高自己的技能。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5项,参与制定《沙漠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超高性能混凝土预拌料》等标准7项,获得国家专利11项,发表专业文章5篇,取得质量控制成果3项。